前些年做科研业务建设的过程中,深刻体会到英文文献资料的重要性。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方向,中文基本是空白的。或者换个角度说,如果想做一些优于同僚的且对标国际的情况下,外文资料几乎是绕不过去的。这一点国内学校里面的一部分学生可能会理解不了,毕竟有导师的指导而且毕业压力没有那么大,为什么要对外文文献做硬性要求?现在想想也是导师用心良苦。
在与其他行业同学和朋友沟通的过程中,也会碰到这种抱怨。最明显的例子是搜索引擎,有人说如果谷歌不离开中国,或许就不用整天忍受百度的垃圾广告了。可是,从另一个维度考虑这件事,也许并没有那么乐观。就算谷歌不离开,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。因为相对于英文和其他语言的网络有效信息量,中文的网络有效信息真的少的可怜。偌大的十几亿人,网络有效信息可能还不及几千万人的语言知识库丰富。这是我们国家基础薄弱的明显标志之一。
我们常常说我们有多少多少网民,成亿成亿的数,这几个亿的网民能产生多少信息量?是不是刷个抖音也叫网民?我倒是觉得最近有个词很符合实际——“流量”,这几亿网上终端用户,大部分都只能算是个流量,“民”都谈不上。
是不是太矫情了?我儿子最近迷上了植物大战僵尸,想要我用家里的照片打印机打几张僵尸照片出来,就想要那个滚筒僵尸,我心想这对于我来讲算个啥事?可我在百度上搜了十几分钟都没找到能用的照片,怒而转向墙外某英文引擎瞬间搞定。基本上,但凡和其他国家沾点边的信息,就是得用英文才可以?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信息化发展?
或者是我想多了,我们从来说的就是“信息化体系建设”,至于体系里面流动的信息,那谁说得准呢。呵呵。 online-apteekki.com
其实,我们现在将英文学习推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,学习的可都是西方的文化,但是,我们从英文学习中到底获得了什么?
科学技术啊
谷歌虽然公正,但背后有西方势力,容易政治渗透。我现在基本都不用谷歌了,因为很多都有中文资料了。可能是我做的行业偏应用多吧~~
大部分行业中文其实就够了,不需要研究特别前沿的或者国内小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