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越来越多的人讨厌鸡汤文,甚至公开反对。其实,这事儿并不新鲜,内有“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”,外有“可以被消灭,但不能被打败”等等……我本人对这些伟大的作家并无不敬之意,我其实也没有资格评判大师。但是,老派来说说自己的理解还是可以的。
首先,很多人并不是真的理解鸡汤内在的含义,而是仅凭字面意思很容易就引起莫名奇妙的共鸣,这是社会学里经常会研究的问题。强大的大众影响力,并不是靠完美的逻辑或者何无懈可击的理论基础。传播过程中的失真无法避免。
从个体角度来说,如果义无反顾的践行鸡汤,存在一定的风险。这种风险可能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估计不足。例如,常常有人会用长跑来举例子,告诉你说,当你跑到快到一公里的时候,你会特别累,这时候千万不能放弃,你坚持过一公里的这个坎,后面就会麻木,坚持过3公里的坎你就忘记了疲劳,坚持过5公里的坎你就能一直跑下去……
我不是说这种鼓励毫无效果,但是,得分情况。对于长期坚持训练的专业选手,身体素质是有保障的,不会因为挑战极限出现意外。但是,对于普通人或者不经常锻炼的人,你就不能这样说。倘若那个人轻信了你的话,那有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,昏厥猝死的情况哪年的全面马拉松没有出现过?
当然,也可以一辩的是,出现意外是有概率的。没错,任何事情都有概率。你对一个年轻的学生说,既然选择了远方,就别管那么多,只顾风雨兼程。对于大多数心智不健全的孩子,就很可能落入陷阱。出来碰壁那都是轻的,有的可能会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,但有的孩子就不那么容易轻信,多长了个心眼。问题是,这种风险值得着重去冒险一下吗?居心何在?
鸡汤被人厌恶是有道理的,因为这种语言风格具有极强的煽动性。影响力越大的人,其鸡汤的煽动性就越强。所以,对于有一定影响力的人,慎用煽动,是公德心的一种体现。
对于影响力不大,但是社会分工相对专业的人群,例如,孩子的监护人,或者教师群体,则更加有义务甄别煽动性的活动和语言环境,保护孩子的心智不被带歪。
老派说的这种情况,包括但不限于“感恩教育”,“女德教育”等,以及其他任何容易造成少年群体失智的集体活动。
有些人真的需要鸡汤的浇灌
汤喝多会溺,不喝又不行。我曾经也有一段时间喜欢喝汤啊,慢慢就习惯了,淡定了。
有时候需要拿它激励一下自己
不灌鸡汤,班主任跟科任老师也就没啥区别了吧。
班主任的适当鼓励还是要有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