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还和鲁西西同学说起草原的事,没想到,当晚竟在梦里与这片草原相会。难道是传说中的,我和草原有个约定?心痒得按捺不住,干脆一大早就驱车赶往不远的城市草原。伴随着草原上魔幻般美丽的晨露,静静地走向草原深处……
Continue reading →
赛汗塔拉
这里是市区内的原生态草原,里面遍布着骏马、梅花鹿、蒙古包。春天这里风吹草低,夏天这里郁郁葱葱,秋天这里金光灿灿,冬天这里银装素裹……
意象-赛汗塔拉
每次回家都想在这坐一坐,每个季节都如此。就像去长沙时一定要到书院里去看看一样。不过这次拿着相机,突然有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,有了一些想象之中的画面,今年继续我的赛汗塔拉意象。
- 草原
- 年少的时光
- 草原爱侣
- 路旁簇拥
- 长子红旗下
- 相映成趣
- 白衣
- 空旷
- 脚印
- 视线
- 姑娘
- 升帐
- 鹿的半身像
- 敖包像
2008年拍摄的赛汗塔拉:
- 2008/10/16 — 美丽的思念 赛汗塔拉(五)——日落
- 2008/10/15 — 美丽的思念 赛汗塔拉(四)——小景
- 2008/10/15 — 美丽的思念 赛汗塔拉(三)——辽阔
- 2008/10/13 — 美丽的思念 赛汗塔拉(二)——蒙古包
- 2008/10/11 — 美丽的思念 赛汗塔拉(一)——敖包
美丽的思念 赛汗塔拉(五)——日落
虽然回到北京只有3天的时间,但我却感觉难熬得很。有人说我是后长假精神萎靡综合症,我经过系统的分析后自己给否掉了。对故土的眷恋还是很强烈,尤其是经过了这一次的留影。这种东西如果看一次匆匆而过也就算了,可是我偏偏要把它留下来,给自己徒增几分忧愁。
迷迷糊糊的过了两天,直到今天下午才发现整个采编平台冷冷清清,大家休假的休假,外出的外出,留下我们几个无所事事的人孑孑影只。只有坚强还在满面憔悴的做着他永远都都干不完的工作。对未来的美好期望,会不会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消磨中慢慢枯萎阿。这似乎比离别故土更加恐怖!
[audio:http://www.ssf.gov.cn/images/zfgk/css/i_remember.mp3]
歌曲:《I Remember》 乐团:Mocca [印尼]
美丽的思念 赛汗塔拉(四)——小景
继续整理照片。这一组图展示小范围景致,对于游客,这只是匆匆一瞥,并无特殊意义。但是对蒙古人来说,这些景致有无穷无尽的特殊意义。
- 朝天阙
- 旗
- 旗
- 旗
- 威严
美丽的思念 赛汗塔拉(三)——辽阔
中国的幅员辽阔并不属于大城市,用稀稀落落分布的城市,与如此广大的地域相比较,真是一种极大的讽刺。只有在这里,你才会真切地发现,这辽远大的可敬可爱。在这里,人们与土地的和谐相处,那种感情不是生长在大城市的人所能够想象得到的。
站在起伏的丘陵上,金黄的操场被西风席卷浮动,无所顾忌地上下翻滚。耳边除了簌簌的草声,没有其他的声音。站在一处不动,做一个深呼吸,然后静静的感受。心跳、呼吸、思考,所有的一切都被心灵所完全掌控。草场给了我静心聆听这个世界的机会,它叫我学会了与自己交谈。在这里不需要刻意的深入思考和艰难的哲学探索,人生的意义自然浮现于内心。我却不会言传!
- 夕阳映照下的浮云现出微红的颜色,很自然地把天空和牧场分开。即便是白天,一轮弯月依然清晰可见。两只骆驼闲散地在脚下觅草,时而抬头四顾。它看我和我看它也许有同样的感受吧。
- 远处正在兴建的是青山区的政府建筑,旁边便是气势恢宏的区委大楼。三四年之前,这里还是一片荒地,我可以一眼望到大青山脚。
- 冬天,这里会变为一座滑雪场。我的影子在坡道上映出了一道长长的裂痕。
- 夕阳下的无名草。
- 门庭冷落的赛马场,如果是那达慕期间,这里一定是人头攒动、一座难求。
- 夕阳下,几个蒙古族小伙子快乐得打着篮球。他们说这我听不懂的蒙语,皮肤黝黑,似乎一下子和我相隔好几个时空。但是,年轻的人们对于运动的热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。
美丽的思念 赛汗塔拉(二)——蒙古包
我大概很难用怀念这个词来形容这种居所。从小到大,这样的居住环境只在梦中出现过,而且大多带有着戏谑的意味。蒙古人游牧式的生活注定已经被砖房、羊圈、电灯电视所充斥,他们欣喜的享受着从远古到现代巨大冲击,逐渐的变得慵懒和安逸。
他们可以送孩子到附近的学校上学,只不过与汉语学校划清界限。他们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养殖大户,胸戴大红花上台接受表彰。他们也可以响应政府号召,将自己的生活完整地展示给前来看热闹的旅游团,然后,迷迷糊糊地收取着,被资本家剥夺过的剩余的可怜费用。
所有的一切就是那样理所当然的发生着,来不及思考,来不及反抗。因为对于他们来说,变革的何止是生活方式?强加于他们身上的意识形态就像是一道艰难逾越的枷锁,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想过要中途退赛。刘翔都退赛了,尚可退得那么惊天动地,退得那么慷慨激昂、泪流满面。可是,他们却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了。
- 排列在一起,还真有些恢宏的气势,嚣张得像是中军宝帐。
- 落日余晖映照在高大杨树的秋叶上,泛出淡淡的黄光。娇小的蒙古包躲在防风林的脚下,避免了尖利的寒风。
- 错落有致,怎么看怎么都像是山间别墅。阡陌交通,催烟袅袅,真是隐居的绝佳场所。
- 气势宏大的蒙古包,在里面开个宴会、PARTY、化妆舞会,或是进行马戏表演什么的都没问题。水泥的地基,雅致的装饰,处处都彰显着皇族的贵气。可是人们一眼便能看出,这与蒙古并没有必然联系,在海南岛建上一座也并不是难事。
美丽的思念 赛汗塔拉(一)——敖包
我在这片土地生活过近20年,可抛去那些不谙世事、混混沌沌的年华,竟然所剩无几。当我离开的时候才蓦然发现,不管这个城市变成什么样子,我都无法不思念这里的一草一木。
我的长假即将结束,虽然老妈严厉反对我带伤步行拍摄,但我还是偷偷的跑了出来。在这篇天然牧场上,我的心灵坠入了无垠的幸福海洋之中。时而快步奔走前行,时而踱步四顾赏景,时而张臂呼吸草原风,时而闭目聆听草原声……
大概幸福就是这样悄然来到的吧,一个下午的时间,我的腿酸疼得几乎无法站立。四下观望苍茫无边的牧场,我甚至不知道走了多远的距离,甚至不知道我行走的方向。渐渐的,身边竟然没有了标识物。要是换了其他地方,我可能会感到恐慌,迷路了可怎么办?但是在这里,我丝毫没有感到惊惧。这片草原好像和我生长在了一起,我似乎已经是他身体的一个部分。他的娟娟细流是我的血液,他的金黄草草场是我的毛发。敖包上的彩色旗帜随风飘荡,自由奔放的跃动,就像我的心跳一样不能自持。
难怪有人说,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其实就是自己的故乡。我的故乡就是这样的让人迷恋,我的镜头对准的是那些几乎司空见惯的东西。我不会像专业的摄影师那样追求什么时代特征,或者可以渲染某种表情。我只想用我的视野告诉大家,故乡的美,是那样的深刻,那样的隽永,那样的无法忘怀。
腾格尔:《天堂》。以前只知道嗓音的高亢可以摄人心扉,随着岁月流转,我发现真正吸引人的正是那段悠扬的马头琴。
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不同时期对故乡的理解吧。小的时候总是希望它能够变成高楼林立、车辆穿行的现代化大城市。可是现在,我却对它没有什么幻想,也许就应该是这个样子。在心目中,故乡永远都是那些陈旧而饱含深情的一草一木,一屋一瓦!
[audio:http://www.pep.com.cn/peixun/xkpx/peixun_13_1/jcjs/pt/200808/W020080812550119445257.mp3]- 光线恰当好处地被敖包遮挡住了,形成了光芒四射的景观。虽然他身姿挺拔,但是在苍茫的牧场上,再挺拔的身体,也得屈服于广阔的天空。这绝不是卑微,而是千百年来蒙古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,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智慧与大自然和睦相处。在大自然面前,没有人可以高傲自大。铁蹄下的罪恶永远也无法泯灭他们的本性,也许,他们只是想告诉世人,不要试图反抗了,一切努力都是虚幻的,最终的裁决者,是上天赐予的三叉戟。
- 夕阳映照下,不知名的野草映照出绝美的光辉,金色的,闪着耀眼的光芒。
- 缤纷的彩旗将敖包装饰一新,似乎这里天天都是盛大的节日,时时刻刻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。彩条的鲜艳与金黄的操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,它们像是招揽宾客的侍者,呼唤着前来朝拜的人。
- 彩旗舞动之下,敖包也显得妖娆多姿。
- 蒙古包与敖包,这两者分别是是蒙古人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典型代表。蒙古包是游牧民资赖以生存的居所,敖包是精神上的守望家园。
- 祭坛前的景象。我每次来,香火都从来没断过,哪怕是严寒酷暑。
- 近摄。我走到敖包跟前,绕着他行走。据传说,只要正走三圈,反走三圈,捡起一块石头放到敖包上,并衷心祈祷,你的愿望就能早日成真。
- 彩旗下的敖包不再威严,而是像一位将要婚嫁的姑娘。兴奋不已的同时似乎还带这一点羞赧。
- 四周围绕着小敖包。具体的意义我不太清楚,也许是帮你实现小愿望的地方吧。不过绕行的时候要小心,因为旁边就是很陡峭的斜坡。
- 彩旗随风飘动,弄得我也心襟荡漾。
- 背光面的彩旗,写着我看不懂的文字。威严而神圣。
- 全景。只有满心的敬仰和热爱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