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bby
散记2016.11
刚去体验了一下vr,不知道我是不是敏感人群,玩了五分钟差点没给我给整吐了。就我这二五眼摘掉眼镜直接裸眼上,依然感觉到非常的震撼。虚拟现实和科学养猪并列为下一个互联网风口,真不是闹着玩儿的。——2016.11.27
以前的创作型歌手一发一整张专辑,首首真诚,低调内敛,德艺双馨。现在,憋好几年出一首,到处刷屏,还特矫情,不断贩卖情怀。感到特别不适应,一首都不想听。——2016.11.25
我心目中的国有企业
最近,有个同事竟然因为设计项目做得太多被约谈了。管理人员觉得他画图纸画得太快了,导致他的收入成为了所有同级别、同职位同事里面最高的,大有赶超领导的架势。可问题在于,分配任务的也是这位管理人员。这下就有些尴尬了,干活的时候找手快的,结账的时候又要限制手快的,这真是很矛盾的事情。
其实我不是要批判企业的体制。我想说的是,如果你感到愤愤不平,那是因为你还不了解国企这个东西,或者你不适合这种体制的企业。我心目中的国企就是要在诸多的限制和监督下运营的特殊行业企业。经过国家为国企退出竞争行业实施的各种举措,国企这种东西也越来越接近我所说的这个性质。它们的国家属性和不开放特质,越来越需要非竞争性的手段来限制。
首先,是关于职工薪水的问题。通过近两年的集中整治,已经基本排除了工资畸高的可能性,这也被视为反腐的一大成果。其实,对于国企职工的工资收入,国家一直是有相关规定的,不允许企业私自抬高。毫不客气的说,畸高工资只是有些行业存在整体性腐败的问题。
但是,为什么会有很多企业分不清楚状况?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,国家主导采购的产品生产任务并不一直很饱满。不饱满的时候,又没有相关政策扶持。只能靠企业自己暂时养活这批工人和设备,度过难关。要说应对这种情况的能力,国企是当仁不让的,他对整个国家的意义也非比寻常。国家采购饱满的时候要立刻产出,不饱满的时候,就要自己融入市场找出路,时间长了,不免有些混乱,这都是可以理解的。
再者就是社会责任的问题。私人老板搞个破产就行了,员工闹事也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,能不能解决不在讨论范围之内。但是国企,尤其是大型国企,你一下子倒掉了,那可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。要考虑到当地政府的处理能力,考虑到历史遗留问题,甚至要考虑到国家形象问题……不一而足。
所以,国企本身处于市场与体制的双重角色中,地位在不断的变化。未来怎么样发展我是预测不出来的,但至少目前来看,国企的体制性和特殊性不但没有减弱,反而有增强的趋势。国企的员工也不能单纯的用市场化企业的标准来评判自己的企业。正视自己的位置,调整好心态才是主要的。
说白了,如果你接受不了,那你可以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选择离开。但离开之前,完全没有必要自顾自地对自己所在的国企妄加评论。
对烟民的歧视
毫不忌讳地说,我彻底地歧视烟民,因为无论守规矩的还是不守规矩的,都无法控制自己不对别人造成伤害。
原因有二。
第一,吸烟是一项成瘾的活动,能够成为烟民的人,就像是吸毒群体一样,需要很大的毅力才能克制住不吸烟。这是烟草的特殊性决定的。而能克制住的或者干脆戒掉的,目前,我尚未见一人。持续最久的一位大概两年后又复吸了,就连他自己内心都是崩溃的,因为根本控制不了。那些貌似戒掉了的,我认为本来就没有成瘾,自然也谈不上戒除。
第二,你说吸烟者如果有素质呢?我就算这人很为别人着想,从不让家人、朋友吸二手烟,可烟草对自己的伤害依然无法避免——对自己的伤害就是对家人的伤害——这逻辑有点强盗,但我十分认同。除非你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,那你能不能被称为“人”才是该研究的事情,而不是吸烟。
有人说,你看历史上谁谁谁抽烟喝酒一辈子也好好地活到99岁。首先我说,这种人活到99岁有可能,但是你怎么知道人家活得“好”了?试想七老八十的人了整天抽着烟,剩两颗大黄牙咧嘴咳嗽,烟熏火燎,吐痰不止,人见人厌,能叫活得好?抽一辈子烟能活到99岁,并不是因为你抽烟抽爽了,而是你本来差不多能活到120岁罢了,而且不抽烟的话,你的生活质量应该很高,而且不那么讨人嫌。
生活中我见到很多更可笑的人,他们整天抽烟不止,牙黄口臭,没什么本事,闲的发慌,看看手机新闻口头上就谈论:什么“哎呀,今天又雾霾了,你看PM2.5都几百了,这还怎么出门啊,政府该管管了……”随即点起一支中南海0.8,沈醉的吸两口。每当这时候,我都会遏制不住心中的那股子恶气,跳起脚来破口大骂:你们有什么资格说政府?政府的禁烟条例在你这都喂了狗了?你有什么资格谈论PM2.5了?你们抽烟的时候PM10都能到10000多了吧?一帮臭不要脸的大傻逼,为什么不滚屋子外面去抽?……
还有更愚蠢的人,那些大冬天的自己体弱多病,糖尿、痛风、血压高,歇着怕冷,干活怕累的贱货。抽起烟来却振振有词,还不让别人开窗户,让大家一起吸二手烟。这样千年不遇的人间大蠢逼,希望大家都不要遇到,反正我是遇到过。
你说这些人里有没有特别一些的?我说当然有了。这些年阅尽SB无数,什么人没见过。有那么一类人,或者自己有点闲钱或者拿着老婆的钱或者父母的血汗钱,整天想着出去转一转,游一游山,玩一玩水,见一见世面。开车也好,报个一路购物的旅游团也好,好不容易风尘仆仆到达景区,高山流水,欣赏的不亦乐乎,或者爬山气喘吁吁需要休息的时候,就不顾森林防火的问题,舔着逼脸点上一支,深呼吸的感觉比吸山里的沁凉空气还舒服。嘴里还口口声声的说山里的空气真tm新鲜,以后一定要多来吸一吸什么的。
我听到这里就彻底狂燥了,你们真是一群鲜为人知的新鲜带水的宇宙牌大傻逼!!你们这一通折腾到底为了什么?对得起你这些旅游资金么?你是老板也就算了,那些辛辛苦苦拿固定薪水的,你们用着以后家人的医疗备用金,或者是孩子的教育资金出来玩耍,本来是图个健康图个休闲。结果你们还在家人和其他游客旁边抽烟,还是在防火山林里面抽烟。你们的目的是什么,生怕别人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批奇葩智障么?
更有丢人的事情我也听说过,跟着旅游团去日本,导游一再强调不能在公共场所甚至街道吸烟,可能会引来警察。可是接有人偏偏下去吸,大大方方的吸,舔着丑陋的逼脸吸,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吸,丢着中国人本来就没什么了的脸皮吸,引来了警察还吸,还觉得日本侵略过你的祖国一次,你就可以靠着到他们家门口抽烟给找补回来是么?你们真是爱国青年中的仁人志士!你们跟那位砸开丰田车主天灵盖的西安青年真是一对亲兄弟。
不过话说回来,你要是吸烟尽量避着不吸烟的人,避开公众场所,遵纪守法一些。即便是吸烟我也不能对你破口大骂,毕竟你糟蹋自己的身体关我什么事。另外,有违公德的人也不是都配得上我骂你们,被我骂,是你们的荣幸。
祝你们早日灭绝,不再遗害后人。善哉,善哉!
探访小白河湿地
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一游
近日有机会深入秦岭,一路仰望高山,聆听流水,放松心情。中间穿越闻名世界的“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”(全长18km),直抵安康。休息一晚便沿山路向西行驶。到达瀛湖后,却因水位太低而显得有些冷清,甚至连漂流也无人问津,便觉有些意兴阑珊。然而,流水无情,高山有意,一行人沿着山路九曲十八弯,误打误撞地来到“千层湖”景区,众人觉得此处群山环绕,流水潺潺,又有新鲜的鱼肉和山野青菜,便决定先在此大快朵颐,而后徒步栈道,游山玩水。
一路溪水潺潺
水岸彩石遍布,黄叶散落
落叶特写(9-10新增)
少人问津处,青苔肆意生长
青苔鲜艳而流水绵绵
好似童话里的世界
路过的人们都喜欢摸一摸柔软如皮毛的青苔
纳凉好去处
石桥与蜿蜒的溪水
石桥旁的小瀑布
好似天然的水坝,将溪水隔断
隐藏在山石之后的两股小瀑
一泉碧水,养了好几只螃蟹(被抓了,没拍到)
山石如荷叶,中间好似一滴露珠倒映世界,颇具有些禅意,我最喜欢这张照片了。
我现在竟可因一张照片而深觉不虚此行。
飞瀑直下,如抛洒万斛珍珠,溅起千朵白花,又如白练飘飞,银龙摆尾。
(我知道有点形容过分了,不过真的很高、很漂亮)
缓缓流淌,动静相宜
茂盛的植被
后抵达重庆与陕西交界,沿山路继续前行。
可能,你以为我会写后面的行程,但是你错了,我~懒~得~写!
谢谢浏览。
由双拼输入法所想到的
最近,写作工作逐渐多了起来,打字速度就显得更加重要。虽然,当前的拼音输入法已经到了非常智能化的阶段,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高速输入,但这个前提是“大多数”场景下。
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,还要从阅读吴军老师的《数学之美》说起。吴军老师在书中简明而清晰的介绍了包括输入法、地图导航在内的概率模型应用问题。从样本获取、数学建模,到机器学习、神经网络。我从中认识到,打字的准确性其实就是一个概率问题,而较高的概率是由较好的样本和科学的计算提供的。理解了这个问题后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很多人在打字聊天的时候手速飞快,而写正式的公文或专业文章的时候,打字速度却慢了下来。
当然,一定有人会说,那是因为写上述两种文章的时候,思维的速度也会明显减慢,因而拖累了打字速度。这种想法是没错,可是,在实际工作中,我还遇到过要誊写公文的时候(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,但毕竟存在),这样的情况下,打字速度的干扰因素就比较少了。我发现在这种情况下,即便是我很熟悉的内容,输入速度也会明显降低,甚至准确率都大打折扣。原因很容易找到,那就是输入法的词库或者说样本,已经不能很好的覆盖你的工作内容了。至少目前为止,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。
于是,更多的选择就摆在了面前。五笔?还是双拼?——我还是推荐“双拼”输入。原因一,拼音输入法已经有了质的进步,而且作为大多数人都在用的输入法,未来的发展也值得期待。原因二,五笔的学习成本“略高”。之所以说略高,是因为双拼也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。但我觉得从上手难度方面来看,双拼还是简单得多。因为,它与拼音输入法类似,都比较符合人们的输入习惯,
目前,网络上能搜索到很多种双拼输入法,其中大多数是包含在拼音输入法中的。我在选用并学习之前,详细研究了各个输入法的键位图,发现有一款叫做“小鹤”的输入法,键位是被编为顺口溜来帮助记忆的。这大大降低了学习成本,令我喜出望外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熟悉和练习,我已经能用双拼比较熟练的输入了。个人感觉,除了因击键次数减少而直接提升了输入速度之外,节奏感的改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(两次击键出一个字)。
那么,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么?这里不谈因使用者个体差异,只谈共性。我发现输入法在击键或处理双拼词频的时候(我也分不清实在哪个过程),会有明显卡顿,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输入法都有这个问题。我用的是手心输入法(小鹤模式),由于精力原因,没有做更多测试。
总之,我还是推荐大家使用双拼输入法,来提高工作效率。
行走武汉
路过武汉,留影纪念。
武汉又称江城,长江、汉江交汇穿行于此。这里空气湿润,终日阴雨绵绵,整个城市有些嘈杂,典型的中国中南部城市。这里让曾就读于长沙的我,有种熟悉的感觉。
- 武汉长江大桥观景
- 武汉长江大桥观景
- 武汉长江大桥观景
- 武汉长江大桥观景
- 江汉大街民国风格建筑
- 江汉大街民国风格建筑
- 江汉大街民国风格建筑
- 江汉大街民国风格建筑
- 江汉大街民国风格建筑
- 建筑外墙爬山虎
- 江汉大街民国风格建筑
- 江汉大街民国风格建筑
- 江汉大街民国风格建筑
- 江汉大街中心区域
- 有意思的消火栓
- 东湖垂钓的人们
与《三体》的一场科幻大梦
在我读过的闲书中,《三体》算是很特殊的一本。刘慈欣在科幻世界连载时,没有买过期刊。正式出版后,南方周末报社搞了一个叫做“三体”的app——其实就是正版的电子书——我花了6元钱买下了它。当然,在我用iPad看书眼睛疼的要命之前,我至少还觉得挺新鲜的,这算是我在电子设备上看的第一本书。读后多年,很多细节忘记了,只记得很精彩。前阵子又犯瘾在kindle上买了一本,19.9元,不算便宜。
相对于后面两部,第一部的人物性格更加吸引我。
科学家汪淼和警察大史的主线引人入胜,一个著名科学家和一个大大咧咧的警察,从互相斗嘴到相互扶持成为好朋友,像是世界末日里的黑色喜剧,让人觉得很温暖。但终究是大史帮助汪淼多一些,在被智子锁定的地球环境中科学家真的成为了弱势群体,即使没有选择自我毁灭的,最终也成了仅存的麦田守望者,绝望而无奈。非常讽刺的是,起初最有希望破解三体引力模型的,竟然是一个被收留的“天才学渣”,具备天生的数学敏感性,却是个十足的懒人。虽然引力模型最终以失败告终,甚至被三体游戏里的“科学家”们批为一文不值。但它终究还是让人类脆弱的内心燃起了一丝希望。
叶文洁这个形象异常丰满,饱经磨砺,城府极深,完全颠覆了一位女性科学家的形象,让人深受触动。这样一位书香门第的女学生,演变为亲手害死丈夫的女科学家,逐步成为全球反动组织的精神领袖。却依然能隐藏在一位慈祥的退休大学教师、一位老年丧女的母亲的形象之后。这种转变和隐忍从人类性格角度来讲实在是难以置信,让人扼腕叹息——时代使然、人性使然。
这一部分的故事,像是为人类所有已知的科学理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,绝望等待着一切的终结。我们自称为虫子,即便发现了外星文明,知道了智子的二维展开,知道了我们的科技已被锁定……却依然只有被一脚踩死的厄运,何等的悲凉。在这样的时间尺度下,我们还在做着类似“文革”的傻事,还在为《寂静的春天》而争论、迫害,还在想着向外星文明传送什么政治观和价值观,真的是贻笑大方。
我想这就是科幻的魅力,在巨大的尺度下探索人类社会的可能性,穿插着对宇宙、时空和物理规律的终极思考,时而让人感到深深的恐惧。《三体》里这股子浓浓的“愤青”味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吧。大刘这科幻老愤青把席卷全国的文革浩劫,浓缩成叶文洁一个人的复仇故事。并将这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政治大丑闻,大手一挥地扔到全宇宙面前,酣畅淋漓地破口大骂。虽然,这种隐喻即便在科幻作家中也不是首创,但大刘的故事更加痛彻心扉,批判也更加彻底。
从第二部《黑暗森林》开始,大刘就像是“开了挂”一样。如果说第一部的一切科幻设定都是新颖而吸引人的,那第二部的设定,则是让人拍案叫绝。
“面壁人计划”对所有三体迷来说都是难以忘记的。唯一成功的一位面壁人罗辑是穿插于《三体》后两部的灵魂人物。即便是到了第三部很少出境,但对于三体时代的人类来讲,罗辑都是神一样的存在。而且,这个神一般的存在不是被人类信奉而来的神,而是经历了无数次的误解和贬低又无数次坚守而得来的神。同时,他也是真正挑战人类的策略极限、技术极限、胆识极限的人,或者还可以说,他是全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赌徒!一个深谋远虑、却又胆大妄为的赌徒。被逼无奈的赌上了全人类的未来。他那项被人嘲笑许久的“巫师计划”甚至差点毁了他自己,却在多年之后被验证,峰回路转,再次让罗辑封神。
可惜此时的地球所处的太阳星系已经被三体人的“水滴”封死了,三体占据了绝对优势。就在全人类处在垂死边缘的时候,罗辑精心策划的“摇篮计划”横空出世,简直是惊为天人。实实在在的拯救了一次全人类,至少是开启了长期的宇宙冷战对峙时代,避免了悬在头上的一次毁灭。我每次读到罗辑用枪指着自己的脑袋,通过智子与三体人谈判的时候,都会热泪盈眶。全人类的命运系于一个半死不活的面壁人身上,用一人之力抵抗宇宙的的黑暗森林,何其悲壮,何其震撼!
常被人提起的完美女性庄颜,我就不细说了,一个知识分子的春梦而已,算是锦上添花吧。可能大史——史强内心里也这么认为吧。
第三部《死神永生》是大刘时隔两年后推出的作品,与我预料的很相近,第三部更多了些玄幻的色彩,当然,硬科幻的风格还是保留了下来。但是由于故事情节推进的关系,《死神永生》被推向了更为深远的宇宙空间,不再以地球和三体为故事的中心。甚至在三体星系被宇宙更高文明毁灭之后,人类面临着更加空虚无助的境地。故事最终的归宿走向了多维宇宙,大刘圆满的将“黑暗森林”体系推向了“宇宙尽头”。但这也只是其中一条主线,除此之外,第三部还有很多的亮点值得回味。
接替罗辑成为执剑人的程心可以说是灵魂人物,我喜爱这个人物比庄颜多太多。程心和云天明,或者说云天明飞向宇宙的大脑之间的爱情故事可歌可泣。大刘也在第三部把一个人类社会的终极问题抛向了读者。人类的情愫到底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存亡,这种爱在宇宙中是通用的么?这种矛盾贯穿第三部始终,让人极为纠结。从程心作为执剑人的失败,到程心命令停止光速发动机的研发,从而导致太空人类遭遇灭顶之灾。每一步都因为莫名其妙的人类的情愫,而让人类自身面临着死亡(也可能跌入二维空间不一定被称作死亡)。甚至到最后,因为自己的任性和好奇而错过了与云天明在蓝星厮守终身的机会,与关一帆困在小宇宙中直到故事结束。虽然作为幸存人类来讲,她是相对幸运的,但是,我认为对于程心来讲,这是一生最大的悲剧。
第三部中的两个概念最为吸引我,一个是“二相箔”,另一个就是推广到多维宇宙的黑暗森林体系。其实这两个又都从属于一个概念,那就是多维宇宙。这个概念其实在物理学的“弦理论”早已有人论述,我因为对此一头雾水,就不再卖弄。以前听到这个概念,还是大学基础课物理老师的课余拓展,和毕业后结识的一位北师大物理教授在饭桌上普及给我的,并且还夹杂着佛学、命理学之类的东西。所以,这理论在我脑中一直都是玄幻一般的东西。但是,在这部小说中,我反而觉得这个理论被演绎得简单而精彩。
宇宙中高等生命被形容为一群不负责任的高智能混蛋,为了打击其他文明,不惜将宇宙“降维”,最终与其他文明一起消失殆尽。这种自杀式的侵略实在是不能理解的,但在宇宙中有什么不可能的呢?是不是“降维”到0了以后,又直接恢复到了11维?如此往复的宇宙到底向何处去?大刘最终还是把这个悬念留给了读者。当然,我认为他自己心中肯定有无数个答案,但是没有一个是完美的。面对宇宙这个人类还甚至不能探明万万分之一的巨大空间里,又有什么想法是让人觉得完美的呢?
回到人类这个尺度上来,太阳系最终消失在“二相箔”的“纸片”中,竟然被称为“优待”!这种感觉,像极了第二部中“虫子”的概念。我们作为“虫子”,竟然被“大炮”一般的宇宙武器消灭了。这确实是“虫子”一生的荣耀了。
罗辑一个人守在火星上的人类博物馆中,看着蒙娜丽莎的微笑,心中想念着庄颜和孩子那美丽无邪的笑容,静静的等待着被撕扯为2维物体。他的内心一定是平静的,因为在《三体》设定的人类历史中,能平静的死亡似乎已经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了!
可说与不可说
事情大概是这个样子的。近两年我从事总承包项目的现场管理工作,但实际上我的现任职位还是设计人员。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差错,是因为单位努力争取来了一个大型的总承包项目。领导就想,暂时没有工程管理人员没关系,我们院里有很多优秀的设计人员,可以到工地上去撑一下场面。这些家伙都是学历和专业技术都过得去的年轻人,一个个白白胖胖的,拿出去挺有面子。可是他们真正工作起来,碰到的不是常年混迹工地的地痞流氓就是村头恶霸。有些类似于“大学生村官”称号,虽然没有实际权力,但还得抓紧时间锻炼,争取变得有理想、有抱负,进而轻易地沦为了大家的笑柄和欺负的对象。再加上项目进展缓慢,大家都整日盘算着如何逃回去。就像是当年接受了“贫下中农再教育”的青年一样,变得非常“贫下”。
突然有一天,我明白过来,原来当年的那批“贫下”青年,不就是如今通过各种方式安排我们过来的那些人吗?真是风水轮流转,这帮家伙当年就学坏了,直到现在都没缓过来。这种情况下,我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就越加谨慎,他们太强大,而且都那么老,快成精了!这样的人最可怕了。
事实证明,没有低估他们是很正确的。我想,对成精的人来说,直接去谈肯定是不行的,因为很多人都失败了。当然,我说的失败并不是被扣留在这里,而是伤敌一千,自损八百——虽然侥幸逃脱了,但是因此得罪了领导,回去也没得到好下场。有人硬气的在家休息好几个月,最终虽然逃脱了,但是遭到严厉批评,并扣除了不少奖金。还有人回去就私下运作更换了部门岗位,谁知成精的领导神通广大,到哪都可以给你小鞋穿,非常痛苦,最终辞职走人了。走了还不找工作,整天在朋友圈发看管孩子的照片,还说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样子。经过这样的观察,我基本崩溃了。
前辈们的经验教训我当然要吸取,且面对面冲突我丝毫不占优势,呈现出被碾压的态势。于是,只好曲线救国,仗着自己有几分文笔,决定给领导递一些文字性的东西,旁敲侧击地说明这件事,最好是能触动他。当然,文章前面肯定要要顾左右而言它的,谈谈工作、拍拍马屁什么的,到最后画龙点睛,来一段真情表白加工作安排的想法。这样做,既能让领导看到我的文笔过人,还能让他明白我其实一直心系工作,这么要求完全是从工作角度着想。突然觉得自己好机智。
结局当然是出乎意料了。有一天,领导召集大家开会,一个重要议程就是,要求每个人都要写年终总结。说到这一项的时候,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,气氛骤然紧张起来。说起来,我们来这里的两三年,基本从不认真写这种东西的,这足以证明现场管理是多么的松散和混乱。当然,这种事情普通员工是从不会说出来的,当然,中层干部也不会说,谁想做这种既得罪领导,又遭员工痛骂的事情呢?但是,这次情况发生了变化,竟然是因为我!
会上,领导布置完写作任务后,特意强调了要认真的写,要写出真实想法,不能按部就班的写些不疼不痒的话,更不能从网上复制粘贴。说完了还意味深长的、亲切的看了我一眼,并说:例如XXX那篇写得就很不错!说实话,我内心是崩溃的。当然,表面上依然要故作镇定,并假装接重要电话离开了会议室。我担心如果现在不跑路的话,散会后,后果将非常严重。
会后我总结,这应该是参加工作以来做得最愚蠢的一件事情了,没有之一。首先领导真的认真看了前面的内容,这是十分令我意外的。也可能他把我分析国家和行业大政方针、现场工作建议,以及如何管好EPC项目的经验教训当成了我的真实写作目的——表现自己。当然,更加可能的原因是,聪明人不会表达出真实的想法,他肯定读懂我的东西了,不过故意装作糊涂。有些狡诈啊!
当然,我这么做之前也不是没有周详考虑过。我近期发现,领导的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。在经历了流氓业主,流氓工头和流氓村民的多重袭扰后,这位技术专家型的领导,终于也有点扛不住了,也开始公开的耍起流氓来,每天心不在焉。据说也跟他的上级耍起了心眼,说自己腰怎么不好,血液数据怎么不好,身体不行了,爱人生病什么的云云。他上级当然更不是善茬,只回了一句——那你找个人代替你自己吧。我要是他,我就直接爆发了。作为上级,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?人事安排本来就是上级领导的事情,你怎么能推给下属?人事问题如果员工能自己协调,那还要你干什么?明摆着跟你耍流氓,你还不能拿他怎么样。这家伙心里也是有怨气的。然而,我分析他们不敢互相翻脸的原因,除了多年的交情之外,还有其他一些事情,大家都各自留点面子比较安全。而且,他的腰也并不完全是工作的原因,即便他口口声声说他实际上不是在打麻将,而是和业主领导在进行灵魂上的沟通。不过这种事情大家心知肚明。
并且,我之所以给予这样的考虑和分析,是因为有同僚在近期又进行了尝试,得到了一模一样的话——自己找人来代替!一级压一级,基本无解。
我一直认为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可以考证出处的,哪怕线索非常微小。我考虑我的行为出处大概是因为早年间读了王小波的《黄金时代》:王二因为被迫交代自己和陈清扬搞破鞋的事情,给上级写了交代材料,在写作过程中,王二竟然发现自己爱上了写作,尤其是描写搞破鞋的部分。更加出乎意料的是,革委会领导也爱上了他写得东西。于是不停地要求他写搞破鞋的交代材料,而且特意叮嘱,一定要写得详细,细节越多越好。这样才交代得彻底,便于群众更好的批斗。群众也很喜欢批斗破鞋,有破鞋的时候,批斗会都像赶大集。领导为了拿到更多的交代材料,并考虑到人民群众有批斗破鞋的强烈愿望,有意无意的还会放任王二和陈清扬搞破鞋。这个故事的可悲之处在于,虽然陈清扬一直努力不要真的爱上王二,哪怕一点点心思都不行。她认为爱上王二比当破鞋还可怕,甚至觉得当破鞋没什么可怕。可最后还是爱上了,就因为王二背着她的时候拍了一下屁股,真是无厘头。
这个就说远了,而且我还比较不同。我爱上写作是有可能的,反正什么都是写,写公文时间长了也能写出花儿来。那些政工“笔杆子”不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嘛。但是要说融入这里,那是绝对不可能的,这是个流氓和蠢货称霸的地方。就像是“大学生村官”永远当不了村长,也永远都是村民眼里的“外人”。这也难怪,如果那些村民自己的儿女有了出息了,走出愚昧了,他们会欣然于儿女为“外人”也说不定。
自作聪明是智商硬伤的具体表现,当然,在愚蠢的环境里时间久了,自然会变得有些愚蠢。我不是为自己的愚蠢找借口,也不是歧视蠢人,他们不一定真的蠢。他们也许跟我一样,在一个愚蠢的环境下,必须学会适应和沟通。于是,大家都从被迫装蠢演变到淡忘了自己在装蠢,最终变成了真蠢。
不忘初心,在我心里,一直是不忘初蠢。但是,大多数人失败了。毕竟没有人愿意做一只猪——“王二”眼里的那只“特立独行的猪”。
图文无关(摄于现场)
最新评论